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

『理財』晚安故事之『結構型金融商品』合約的秘密

∞∞∞∞∞『理財』晚安故事之『結構型金融商品』合約的秘密∞∞∞∞∞∞
→我舉幾個實際結構型商品的例子,給大家更瞭解結構型產品的的合約內容和
實際操作情況。
☆例一:
→最近發行,連結摩台指的結構型產品。
◆合約(為了避免失真,附上原文內容)
※denomination:USD
※tenor:1year
※underlying:MSCI TWY index ("TWY" index)
※coupon:10% p.a. quarterly paid, unconditional
※lower barrier:60% of the initial spot
※early redemptiion:quarterly observation, if the closing of
the underlying index is at or above the initial spot
※redemption at maturity:
→if the daily closing of the index never touches the lower barrier:100%
→if the daily closing of the index ever touches the lower barrier:final closing/initial spot
◇用中文來講~
→實際上合約內容當然還有一些發行總金額,認購單位,權利義務條文和條件
敘述等等,我只抓出當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※幣別:美金
※發行時間:一年
※連結標的:摩根台灣指數
※票面利率:10%年報酬,季配息,無條件配息
※下檔保護:60%的發行價格
※提前贖回條件:季評價,評價日收盤價高於或等於發行價
※到期日贖回情況:
→連結標收盤價『從未』觸及下檔保護:本金100%領回
→連結標收盤價『曾經』觸及下檔保護:
→a到期日收盤價高於或等於發行價:本金100%領回
→b到期日收盤價低於發行價:到期日收盤價/發行價 的本金
◇還是一頭霧水嗎?
→如果有人還是看不懂,我逐項解釋一下每一項的意思。然後,順便提一下,
這些合約項目我會注意哪些事項。
※幣別→主要是美金,因此,如果是從台幣資產轉過來的要小心匯兌損失。所
以,最好是根據個人資產配置的幣別,從相同幣別的部位轉過來。而且,這類
產品都屬於高風險性金融商品,所以,一定也要從資產配置當中的高風險承受
度部位,轉過來。千萬不要從『定存』這類低風險承受的配置當中,轉過來操
作,除非是,當初這筆資金就是暫時停泊在定存等機會。

※發行時間→這是在不考慮被發行銀行提前贖回的前提下,這筆資金會『卡住
』的時間。因為,這類產品,通常沒有『次級市場』,就是發行期間,投資者
要臨時贖回,是沒有辦法的。(有的產品,是有次級市場的,不過,通常會有
損失。少數有次級市場的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,是可以操作在帳面價值獲利
下,提前賣出的。~這個,另外找機會介紹~)
※連結標的→這個就是你要『對賭』的標的,所以,一定要請理專給你看這個
標的日K線圖,請理專分析,這個標的走向大約如何。(如果,你自己不看盤
的話。)
※票面利率→就是這份『連動債』,票面上的年報酬。請注意,千萬別被這個
給矇住眼睛,還是老話一句~高報酬,高風險~要知道,你收的這個利息,可
是市場上,人家把風險轉嫁給你的『保命錢』。
※下檔保護→這個要配合連結標的日K線圖來看,不要聽理專說:很安全的,
不會跌破。只要你看過我一系列關於連結商品的介紹,就要知道:只要有人肯
付出成本,就表示,市場上有人真的認為,有機會碰觸到那個風險。
※提前贖回條件→發行單位,保護自己的條件。只要記得一句話:賠錢的生意
沒人做~如果是銀行自己發的,銀行就是莊家,莊家一定是小輸為贏。在發行
後,可能一季,可能半年,銀行發現賭錯方向,這就是銀行保命丹。(所以,
有的合約上,會有保證配息期間,讓銀行在這個期間內不得提前贖回。)
※到期日贖回情況→這個最重要,你一定要理專解釋給你知道。我講這麼多,
如果,你還不搞清楚這一項條件,就給他買下去,我也沒辦法。
⊕連結標收盤價『從未』觸及下檔保護→這是最好的情況,通常是本金百分百
拿回來,然後賺到配息。(實際拿到的配息,要看有沒有其他條件,有一定的
比例,在換算成實際的年配息後,會低於預期的年配息比率
~這個,我會在後
面解釋~)
⊕連結標收盤價『曾經』觸及下檔保護→這是最壞的情況,這就是說你,跟人
家對賭,賭輸了。通常,這時候本金一定傷到,拿回的價錢就看連結標的和發
行價差多少,以這個例子來說,一旦碰到下檔保護,40%的損失是跑不掉
。嚇到了吧~看你還敢亂亂買嗎?
★合約的秘密~
→我就我個人經驗,說一下我怎麼評估這個結構債合約。
→首先,我會先嘗試去看懂藏在合約裡面,發行者想表達的意思。以上面這個
例子來說,下檔保護發行價跌40%,上檔保護發行價100%。看來,要不
不看好或者看好但是還是害怕摩台指一年內的表現,所以他想買一個下檔保護
然後,我會跟理專討論,看他們(發行銀行)的看法,印證一下,有沒有我
所沒看到的秘密。
因為,通常,連結標的是指數,很大部分的原因:只是,買
一個保險。如果,連結標的是一籃子股票,就要小心,有我們不知道的內情在
發酵。
※不是內幕:根據我問到的,這檔是發行銀行幫他們持有外幣資產,想參與台
股,又不想要風險太高的客戶,包裝出來的產品。
所以,下檔保護很遠,目標
報酬不太高。
→其次,根據評估預測未來表現。以這陣子摩台的表現,應該第一次比價日,
就有機會馬上就被CALL回了。所以,投資者,很有機會在一季內,就直接
拿回本金和配息。(配息比例要看更詳細的合約內容,因為我沒有買,所以我
懶得去再去細看原文的合約:P)

→最後,評估,最壞的條件。這個例子,最壞的條件是拿回下跌後的本金,這
屬於一番兩瞪眼的結果,沒有辦法『凹』翻身。如果,是連結股票的,拿回的
就是表現最差的那一檔股票,這~還有翻身的機會。
☆還有那些秘密?
→先談『票面利率』,就是結構型金融產品,既然又叫做連動債。自然會有債
券的票面利率。
※解釋一下『債券』的價值,通常債券類都有兩個價值票面利率殖利率
一種是發行時就設定好的『票面價值』,稱『票面利率』比較對。比如說,巴
西的新興市場債會到年利率12%,美國政府公債,只有4%,這是不會隨時
間改變的。
每年的配息日,債券持有人,就會拿到利息。另外一種債券的價值
是,這檔債券在次級市場的價格,通常會換算成『殖利率』
來看。所謂,次級
市場,
是發行商為了方便流通,吸引投資者,創造出的市場。他讓債券持有人
可以在這裡買賣該檔債券,因為債券發行的時間通常都比較長,可能隨時都有
投資者想出場或進場。在次級市場的價格,就是債券的另外一個價值。

→因為連動債有提前贖回的機制,所以,不要看到什麼兩年24%就跳下去買
,結果你可能只有拿到第一個半年的利息就被銀行贖回了,最後,只有12%
之類的。或者是,領到了第一年的保證12%後,至後每次比價,都無法配息
,鎖了兩年,結果只有拿到12%。這些,都是前兩年連動債發生的糾紛。
過,這都算還好,只是少了利息,不像這一年來,連本金都賠了~
★看清楚,配息的條件,和可能不配息或銀行提前贖回的條件。
→其次,比價條件,也很重要。一定要清楚,是曾經觸及下檔保護,就會損失
,還是,到期日觸及下檔保護,才算數。
~哪種比較好,倒不一定,要看運氣
了。
不要碰到下檔保護最好~另外,觸及下檔保護後,有哪些影響,也要問清
楚。
會不會影響配息?會不會影響本金?(金管會,最近已經規定,銀行一定
要在觸及下檔保護時,通知客戶。
通常,都是連結一籃子股票的連動債,觸及
下檔保護時,那怕只有一次,都會引發預設的執行條件
:通常是,到期日時,
以當初設定的價格,買進表現最差,也就是觸及下檔保護的那一支,的股票。
~不是以到期日當天的股價買~
最近,出包的好像都這種類型的?)
☆因誤會而結合,因瞭解而分開~
→其實,結構型商品,還是有他的吸引力的,只要你下決定前,多問,多瞭解

~~有機會,繼續談其他類型的結構型產品的例子~~
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

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

『理財』晚安故事之『保險篇』

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『理財』晚安故事之『保險篇』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
☆為什麼想提『保險』?
→最近有很多時間在麥當勞看書,已經好幾次遇到隔壁就是壽險業務在『推保
險』,雖然戴著耳機看書,還是會被『推銷』的魔音穿破,看著身旁業務講得
口沫橫飛,心想怎麼又是保險公司制式那一套。最後,又有資訊不對等下的『
犧牲者』要產生了。我很抱歉在這裡用『犧牲者』,我要先說:我對保險是持
正面的態度,但是,前提是遇到好的『保險顧問』,不是
『保險業務』。
→既然好的保險顧問不多,那就只好我們自己好好的建立自己的保險觀念。
☆好的保險顧問帶你上天堂,不好的保險業務讓你。。。
→標題雖然聳動,但是,我覺得很貼切。想想,一張保單繳費週期基本上都是
二十年,這二十年間的變化有多大?因此,一個決定就是『二十年』,怎麼可
以在不夠清楚,不夠理性,不夠周詳的情況下,做個二十年的決定?
於是,我
想從『資產配置』的角度,切入上班族的保險規劃:
☆保險,是普羅大眾彼此風險分擔的必要~
→『保險』,我不是專業,但是,大家不妨聽聽我對『保險』的看法:保險,
就是一種風險的轉嫁與分攤。我們透過保費的給付,跟保險公司買一個保障。
這是,基礎定義,是屬於國小等級的認識。所以,在這個基礎上,
☆保險的『雙十定律』~
→『雙十定律』,應該是保險業務每個人朗朗上口的準則。『雙十定律』,就
是『保額』要達到年薪的十倍,『保費』不可以超過年薪的十分之一。
→保額的限定,是如果有什麼突發狀況,家人能夠有足夠的金錢,足夠的時間
,順利度過這種狀況。
也就是,保障金額抓年薪的十倍,這樣理論上就可以保
障家人未來十年不會有問題,或者是,還掉房貸後,還有三四年的生活費。
→保費的限定,是希望不要對要保險人造成太大的金錢壓力。特別是,保費通
常一繳就是二十年,如果保費佔去太高的比例,如果這二十年當中,有某些原
因,造成收入支配比率的改變,將會影響到該有的保障。
☆符合『雙十定律』的保險規劃~
→既然,雙十定律,只是保險常識的國小程度,所以大家在檢視保單時,就一
定要配合著看。這邊,我舉一個上班族的例子來看看,
→A先生,月薪三萬五,年領十四個月,換算起來年收入四十九萬。所以,要
做出一張滿足雙十定律的保單,保額就要達到四百五十萬到五百萬才夠,而保
費要控制在,三千五百元×12個月,四萬兩千元以下。
☆沒錯,怎麼可能滿足『雙十定律』的保險規劃?
通常,雙十定律只是參考,特別是在保額的部分,畢竟,要買到四百到五百
萬額度的壽險,以目前的利率水準,保費應該是超出雙十定律的保費上限,四
萬二的。所以,
→我會建議,前提是『保費的上限』要控制好,至於不夠的保額,可以搭配壽
險和意外險兩種保額,再加上公司的團保額度,來達到接近雙十定律的保障額
度。此外,
→這個保費的上限,是包含所有的保險的保費:壽險,意外險,醫療險,特殊
疾病險等等,都要加總起來。
大概只有儲蓄險,可以歸納成儲蓄的部分。也就
是,不要『見樹不見林』,買了好幾張保單,結果保費就超出了雙十定律的規
定太多,這鐵定會造成後來『保單維持』的問題。
☆千萬不要『保』過頭了~
→基本上,我的觀念,保險和投資的『避險』觀念相同。用一個合理的成本去
『買』一個風險承受,如果成本不合理,那麼避險的意義就不太大了。
→舉例來說,年薪五十萬的單身上班族,用四萬元上下的保費,買個保額三百
萬左右的壽險,我覺得應該在合理的範圍。(實際保費和保額比例請參考各家
保險公司)但是,如果花到六七萬,再買張兩百萬的壽險附加醫療或特殊疾病
,我就會覺得:那就是遇到不好的保險業務了。因為他可能沒有幫你考量到繳
費五年後的變化。
→給自己的家人有足夠的保障是很好的,但是,有沒有想過,或許目前單身保
費壓力不大,可是五年後?十年後?再說,通常保險實現都是在很久的時間以
後,那時候,那個保險業務還在嗎?那家保險公司還在嗎?或者說,新台幣還
在嗎?你有沒有想過這些?
☆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
→保險,就是保一個風險承受度。既然是風險,怎麼可能可以百分百避險呢?
這是每個人的觀念問題,沒有對錯。所以,保額夠就可以了,住院給付夠就可
以了。
→只要保險不要反過來變成自己的壓力就好了。
☆隨著人生階段調整保單(國中以上程度)~
→我的觀念,雙十定律,是有個假設前提的,那就是被保險人是位於社會上需
要風險被共同分攤的那個區塊,例如:社會新鮮人,或者M形社會的左半邊。
這時候,你的資產還在累積階段,而且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風險承受度。所以
,交保費給保險公司,去買保障,是值得的。但是,
→如果,你變成,年薪三百萬的中階主管,有幾百萬的資產。那這時候,是否
需要用三十萬,去買三千萬保額的壽險?(除非是『遺贈規劃』!)我覺得,
這就要考慮一下,當時的需求了。
→我覺得,大部分的人,不要看到這裡就說跟自己無關。其實,工作十年後,
接近百萬的年薪和投資收入,如果是雙薪家庭更是要考慮。
☆做好資產配置~
→這時候,保險已經不是單純的保障考量了,我覺得應該納入個人整體的『資
產配置』來衡量。
所以,好的保險顧問,已經要轉型成資產顧問的角色了。
→這個時候,你應該已經有基本的壽險保單,而且已經繳費接近一半。也擁有
部分的醫療保險或疾病險。這兩個部分,應該可以含括你的房貸和短期生活費
用。
→然後,可以考慮『投資』和『遺贈』角色的,其他保險類型。例如:投資型
保單,儲蓄險,年金險。
☆讓保險回歸保險~
→讓保險回到保險的最初目的,就不會被五花八門的保險產品給搞亂自己的配
置。
→對進階版的保險規劃有興趣的,可以等待之後的內容:資產配置
~~下次,談『資產配置』~~
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